
为切实筑牢校园安全防线,提升学生法治观念与自我保护能力,9月27日,楚雄东兴中学特邀楚雄市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、楚雄东兴中学法治副校长邱明艳,开展以“安全防护+法治教育”为核心的主题讲座。活动由学校政教处和现教处共同组织,全校师生通过“现场聆听+班级直播”的形式同步参与,确保法治安全教育全覆盖。



预防性侵



邱明艳检察官检察官结合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,从“生理边界”和“行为边界”两方面切入:首先明确“隐私部位=泳装覆盖区域”,用通俗语言帮助学生建立身体主权意识;其次针对“熟人作案占比高”的特点,重点提醒“避免单独与成年异性在封闭空间相处”“拒绝不合理的身体接触(如拥抱、摸头过度)”等细节;最后传授“避险三步法”——第一步:明确说“不”,态度坚决;第二步:及时逃离,寻找周围信任的成年人(如老师、保安)帮助;第三步:完整报告,向家长或老师清晰描述事件,必要时由监护人联系警方,让学生掌握可操作的自护流程。


网络安全


邱明艳检察官结合学生常用的社交、游戏场景,从 “自我保护” 与 “法律责任” 两方面展开讲解:
守护自身安全:警惕“陷阱”套路以“免费领游戏皮肤”的真实案例警示学生:网络世界“天上不会掉馅饼”。遇到“免费领福利”“低价充值”等诱惑,要牢记“三不”原则 ——不脱离官方平台交易、不向陌生人转账、不随意更改账号绑定信息;同时要“藏好”个人信息,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密码、家庭住址等绝不随意透露,不点击未知链接,公众场合不随意连接无密码的免费WiFi,避免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窃取利用。

不伤害他人:讲到明确网络行为的法律红线,她结合年轻人小李编造“今晚要炸某机场”的虚假恐怖信息,通过网络和手机传播,最终被法院以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的案例,以及 网络暴力(在社交平台辱骂、P图造谣同学)、网络谣言(编造“同学患传染病”等虚假信息散布)、网络性侵(利用网络胁迫未成年人发送私密照片) 等行为,并严肃强调:网络并非“法外之地”,编造、传播虚假信息,实施网络暴力、网络性侵等行为,不仅会对他人造成身心伤害,还会触犯《刑法》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等法律,需承担刑事责任或民事赔偿责任,引导学生在网络空间也要坚守 “不造谣、不传谣、不伤害他人” 的底线。



交通安全


结合我校周边交通路况(如临近主干道、上下学高峰期车流密集),邱明艳检察官针对性讲解:
步行安全:过马路需“一停二看三通过”,不横穿马路、不追逐打闹,尤其注意“车辆盲区”(如大型车辆转弯时的内轮差);
骑行安全:明确“12周岁以下不骑自行车上路,16周岁以下不骑电动自行车”,骑行时必须戴安全头盔,不逆行、不载人、不闯红灯;
乘车安全:拒绝乘坐“三无车辆”“超员车辆”,乘坐私家车需系好安全带,未满12周岁不坐副驾驶,上下车从右侧车门通行,避免与车辆发生剐蹭。
现场还通过“交通标志识别互动”,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关键交通规则。




防溺水


牢记‘六不’原则:不私自下水游泳;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;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;不到无安全设施、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;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;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;

掌握自救与救援方法:若不慎落水,保持冷静“抬头仰漂,双腿并拢踩水,呼救吸引注意”;发现他人溺水,坚决“不盲目下水”,可通过“扔救生圈、长竹竿、书包等漂浮物”“呼叫周围成年人”“拨打110或120”等方式智慧救援,避免“一人溺水多人伤亡”的悲剧。



整场讲座案例鲜活、互动性强,既有法律条文的通俗解读,又有贴近学生生活的实操指导,现场多次响起掌声。活动结束后,学生代表表示“学会了很多之前没注意的安全细节,以后会更注意保护自己,也会提醒同学一起守好安全底线”。

此次讲座是我校“平安校园”建设的重要一环。未来,学校将持续联合政法、交通等部门,通过主题班会、安全教育、家长会等形式,深化“家校社协同育人”机制,让安全意识扎根每一位学生心中,为青春成长筑起坚实防线。

- END -
图片:政教处
编辑:郭成佐
初审:余国良
复审:王俊
终审:李德章 李金宏
监制:刘建忠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