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为增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,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,我校于2025年3月21日组织了一场全面的消防与地震应急疏散演练。此次演练旨在通过模拟真实场景,帮助师生们熟悉应急避险和疏散流程,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,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、有序地撤离至安全区域,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。

安全工作部署

1. 在演练前,学校提前制定了科学、详细的演练方案,明确了各部门、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,确保演练活动的顺利进行。
2. 宣传教育:在演练前,通过班级会议、校园广播等方式向师生宣传地震、消防知识和应急避险方法,让师生了解演练的目的、流程和注意事项。
3. 物资准备:检查和准备了足够的消防器材、警报设备等物资,确保演练过程中的物资供应。

消防地震安全演练

上午8点25分,随着第一遍警报声响起,全体师生迅速进入应急状态。教师立即停止授课,指挥学生迅速躲在课桌下或墙角边,用书本、书包等物品保护头部,尽量蜷曲身体,降低身体重心,进行避震。第二遍警报声响起后,教师组织学生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,双手抱头、弯腰低姿,快速有序地撤离到学校操场的安全区域。各楼层的疏散引导员在楼梯口、通道口等关键位置进行引导和指挥,确保疏散过程的安全、有序。







消防安全 教育先行




演练结束后,鲁光福副校长从演练目的、演练中暴露的问题、面对灾害的应对方法三个方面对本次地震、消防应急疏散演练做了全面总结。

应急演练目的
1. 强化自我保护意识:通过演练,大家在面对突发灾难时,能迅速激活自我保护意识,熟悉紧急状况下的应对流程,确保在灾害来临时,能够安全、有序且快速地撤离至空旷安全区域,最大程度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。
2. 提升应急反应能力:演练为我们提供了模拟实战的机会,有效提升全体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。当真正的危险降临,能够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和行动,降低伤害与损失。
3. 检验与完善应急预案:学校人员密集,一旦发生突发事件,处置不当极易引发二次灾害。演练能够检验学校应急预案的可行性,确保应急体系在突发事件中高效运转,并针对暴露的问题及时调整优化。同时,也希望同学们能理解演练的重要性,提高安全意识,服从指挥,牢记疏散路线,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,做到临危不乱。



演练中暴露的问题




面对灾害的应对方法
一、地震应对
1. 避震阶段:地震发生时,应迅速躲到坚固的课桌、讲台下方,或承重墙墙角处,身体紧贴墙根,头部尽量靠近墙面,用书包、衣服、厚的课本等保护好头部。
2. 疏散阶段:避震结束后,保持冷静,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,有序、快速地撤离到空旷地带。
二、 火灾应对
1. 防护准备:发生火灾时,立即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(湿毛巾、湿衣物效果更好),以过滤有毒烟雾。
2. 疏散行动:采取低姿前行的方式,按照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灯的指示方向,尽快从安全出口撤离。严禁向楼上跑,因为烟雾向上扩散,往上跑极易陷入危险。

校园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,平安校园的建设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,才能助推构建良好的校园安全工作运行机制。我校一直坚持贯彻落实“安全第一、预防为主”的方针,将师生的安全教育贯穿于日常的校园生活之中。通过本次演练,全体师生能够熟悉地震、火灾发生时紧急疏散的程序、方式和逃生路线等,提高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和疏散逃生自救能力,做到遇事不慌、积极应对。

END
编辑:郭成佐
初审:余国良
复审:王俊
终审:李德章 李金宏
监制:刘建忠

